近年来,我校教师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,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、保护等能力不断提升,取得显著成效。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,由吕维华、伍家卫、张满效、胡相斌等4名教师分别主持的《超支化无皂硅丙乳液的制备方法》等4项发明获得发明专利授权;罗资琴、李金明、杨国颖、贾宁等7名教师分别主持的《一种生产丙烯腈的吸收装置》等14项发明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;彭涓老师主持的《高校网络师资管理系统[简称:网络师资管理系统]V1.0》等2项成果获得软件著作权;张远欣、夏德强、牟晓红、胡彦萍等4名教师分别主持的8项专利技术获得知识产权受理。自2016年以来我校获得授权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数量已经接近2011年至2015年5年的总和,这标志着我校知识产权的开发创新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。
我校教师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具有以下特点:一是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。近期获得受理或授权的28项知识产权,涉及化工、电子、机械、计算机等相关领域,其中化工类发明专利占到39%左右;在4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中,化工技术类占75%;截止4月30日,获得受理的8项专利中有75%的发明与石油化工领域紧密相关。二是以关乎民生的课题为主线的应用型发展。在本次统计的28项知识产权中,张满效的《一种微生物物是复合菌在处理石化污水污泥中的应用》、李金明的《一种智能防雾霾窗户》,均贴合当今重大的环境问题。三是以实际应用为主体的创新型发展,如杨国颖的《一种大学数学教学使用的抛物面演示教具》、贾宁的《自动焊枪固定装置》、崔玲的《数控机床用固定夹具》、王宇飞的《风力双吸泵》,以及胡彦萍的《一种传感器用柔性联轴器》,均是教师们在教学一线多年的实践、探索和研究的结晶。高等职业教育重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,教师的科研创新也要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展开,这与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相吻合。
(撰稿、摄影:张怀远)